专业号

敬亭山旅游景点推荐

 

翠云庵

 

      位于敬亭山南半山腰,唐大中初(约854)宣城刺史裴休建广教寺,因卜静室于此,元末毁。明宣德中(约1430)里人于故址建庵曰翠云。嘉靖中圮陈希美改建凭虚阁,曰凌云,崇祯戊辰年,知县陈泰来又于最高处建额珠楼,四方文士游观题咏无虚日,清康熙丙申(1667)郡守佟赋伟重修,乾隆戊午(1738)邑人詹上彩捐资修云齐阁、灵异居、佛殿、山门凡四处,又建穿云阁于山半,寻址镇岸商汪成龙改建额珠楼为亭,又旧有亭曰凌丹梯今废,续因游人不戒于火,楼阁皆墟。辛丑岁(1781)署府萧登生率邑绅士复建诸胜迹如故,今又渐圮。明人贡安国曾赋诗曰:“小阁虚岩畔,回溪古松端。玥晖开锦眺,秋色在雕阑。花鸟图书出,溪山水墨看。夕阳宾主罢,聚乐到骚坛。”

     唐代原系禅门,至民国八年(1919)始改住黄冠(道士),此为抗日战争后仅存一座道教处所,住持者时人称为“耿老道”。解放后至1957年庙毁,道教未再兴起。

     1987年,经宣城县人民政府批准重建,现由观音宝殿和观音堂组成,殿、堂内均观音化身32尊塑像和画像供奉,依次是辟支佛身、帝释身、乾达婆身、宝庆王身、人龙人身、比丘尼身、长者身、童男身、天龙身、妇女身、阿修罗身、夜叉身、执金刚神身、菩提神身、天大将军身、军官身、声闻声、若有诸天说法身、化诸天而为说法身、梵王身、居士身、童女身、婆罗门身、优婆夷身、小王身、自在天身、长老身、迦楼罗身等。面积达688平方米,现在尼姑6人。重建后经常举行佛事活动,常年香火不断,香客众多。此庵正处敬亭山风景区腹地,每年接待香客和游客达万人次以上。

 

 

弘愿寺

 

 

功能定位

宗教功能净土宗根本道场,净土宗教学重镇,阿弥陀佛的圣山。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实验地。文化功能以佛教净土宗文化、敬亭诗山文化为主,兼含佛教诸宗文化、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文化。旅游功能综合展示自然山水、佛寺观光、宗教体验等特色旅游,令人耳闻目染,契悟自然,觉动灵性。会议功能组织和接待与佛教及敬亭山特质文化相适应的地区性、全国性乃到国际性的专家会议。如环境保护、绿色和平、素食文化、茶文化、动物保护、反恐、反暴力、防止邪教、净土宗研究、慈善救济、两岸统一、国际和平等议题。

布局结构

总分五大区:寺院主体建筑、寺前广场、双塔、半岛文化园区、周边生态园区。

     寺院主体建筑是宗教功能核心区域。主含:一向门、来迎殿、弥陀宝殿、钟鼓楼、四角楼、遍照堂、念佛堂、摄取堂、讲经堂、藏经楼、佛教音像图书馆、弘法楼、大斋堂、寮房、朝山会馆、芬陀利安养院。取仿唐建筑风格,中轴对称结构,前后四进。首进一向门,取意:万法归一,一向专念。厅内佛声缭绕,正中供立「南无阿弥陀佛」六字碑刻,碑前置手触式电脑显示屏,可随时录入、任意查阅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功德主芳名。次进来迎殿,内供阿弥陀佛携二十五菩萨来迎,脊呈十字形,底取金刚座,四方开门,四面全等。意取:念佛法门,横遍十方,竖穷末际,接迎众生,等无差别。三进,弥陀宝殿,正供西方三圣及善导大师坐像,傍供净土历代祖师,四壁千佛环绕;分上下二层,规模宏大,能同时容纳数千人聚会念佛,雄浑肃穆,势壮群山。总分三级,前低后高,如山起伏,似海扬波。四进,僧寮,环卫大殿。

整体布局,气势宏伟,肃穆沉静中寓含运动之势,如同行进中的航空母舰。意喻:弥陀救度,浩浩不止;六字法船,普度众生。

兴建中的弘愿寺,依偎于敬亭山南麓;地势高朗,林密风疏,群峰环抱,一江绕萦,天然之佳地也!弘愿寺前身广教寺,为唐大中年间黄檗禅师创建,历代高僧辈出,化导普广,近代毁于战火,唯存宋代“双塔”,现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。经省市两级人民政府批准,2004年恢复重建,移迁新址,更名为“弘愿寺”。

 

 

 

 

古昭亭坊

 

       古昭亭坊位于敬亭山南麓。明代崇祯九年(1636年),宣城县令陈泰来建,并亲书“古昭亭”三个行书大字,也称古昭亭坊。坊以巨大石料砌成,两旁为两根方体石柱,上方连接石横梁,坊名刻在横额上,坊前有石砌台级。
       1979年,坊被大风刮倒,1982年,当地政府拨款修复。
       现为市级重点保护单位。

 

 

太白独坐楼


       太白楼,又名太白独坐楼,位于敬亭山南腰处。天宝十二年(753),李白漫游到安徽宣城,在此他逗留了两年。这是他一生中的第二次漫游时期,诗人心里极为矛盾,一方面仍有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:“欲上青山揽明月”;另一方面,由于“人生在世不称意”而产生出了“明朝散发弄扁舟”的念头。《独坐敬亭山》正是后一种心情的写照。诗曰:“众鸟高飞尽,孤云独去闲。相看两不厌,只有敬亭山。”因一首诗,而且是一首短短二十字的诗,建一座楼,且“人往千秋”不绝,这非有永恒魅力莫至。这样的事屡屡体现在李白身上。后人在此处建“拥翠亭”,并立碑记事。此亭又俗称“太白亭”。其周围后来建了不少阁宇,历代题咏碑刻甚多。清代,将此亭改建成太白楼,楼下为道士寓居。1937年毁于战火。如今已建成独具特色的“太白独坐楼”。一层厅内,为一尊石膏雕塑的李白坐像。诗人侧身目视远方,仿佛正在远眺天上的白云与敬亭山互相眷恋。
       敬亭山太白独坐楼联:
       唯谪仙有此仙居,三杰中,公称健者;
       是名山不以山著,千载后,我作游人。

 

 

 

 

绿雪原产地


       敬亭绿雪产于安徽省宣城市北敬亭山。敬亭绿雪形似雀舌,挺直饱润,色泽嫩绿,白毫显露,嫩香持久,回味甘醇。分为一、二、三共四个等级。饮评者有诗赞誉:形似雀舌露白毫,翠绿匀嫩香气高,滋味醇和沁肺腑,沸泉明瓷雪花飘。 “敬亭绿雪”的得名,说法多种。

 

 

     一说古时,敬亭山麓,有位心灵手巧、心地善良的姑娘,名字叫“绿雪”。她年年都要采摘敬亭山茶,为的是换些钱来为瘫痪在床上多年的妈妈治病。而这山茶,只有山顶绝壁处才有。一次,采茶的她看见悬崖绝壁一株茶树上枝叶繁茂,新叶鲜嫩欲滴。心想,再采上这株树上的茶,就够换取给妈妈治病的药了。于是爬呀爬,吃尽万苦千辛,好不容易刚能采到,不巧,脚下一滑,失足跌落山崖。她背篓已采的茶叶,像满天飘舞的雪花,扬扬洒洒,一遍碧绿,弥漫敬亭山的沟沟洼洼。而这鲜茶叶落地生根,见风就长,霎时长成一棵棵茶树,巍巍然变成一遍翠绿的茶园。为的是后人不再受采茶艰难之苦。人们为了怀念这位勤劳可敬的姑娘,将此处所产山茶取名为“敬亭绿雪”。
      二说此茶冲泡开汤后,茶杯口上云蒸雾腾,浮显团团祥云,在雾气结顶后,茶杯中顿时显出雪花飞落,犹如天女散花,这“天女”就是“绿雪”姑娘。 三说“敬亭绿雪”冲泡后,茶杯中茶叶朵朵,垂直下沉,那披附于茶叶的白毫随之徐徐飘落,如同绿荫丛中雪花纷飞一般。前两种说法都是可爱的传说故事,后一说系科学命名。郭沫若曾亲笔题书“敬亭绿雪”四字,惠赠敬亭山茶场,此茶为全国名茶之一。《敬亭绿雪采制法》被列入全国大专学校茶叶专业的统编教材内容之一。
     敬亭绿雪,是以其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精湛的制茶工艺,形成了它所具有优异的内在品质和独特风格。敬亭山区,岩谷幽深,山石重叠,云蒸雾蔚,日照短,漫射光多,气候温和湿润,茶园多分布于山坞之中,竹木荫浓,阳光遮蔽,乌沙土肥沃疏松,茶树支条生长繁茂,芽叶肥壮鲜嫩。 每年清明至谷雨间开园采摘,专采“一叶抱一芯”即尚未展开的细嫩一芽一叶,或一芽二叶初展,身长一寸,经杀青、整形、提毫、干燥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。 成茶外形色泽翠绿,全身白毫似雪;形如雀舌,挺直饱润;芽叶相合,不离不脱;朵朵匀净,婉如兰花;汤色清碧,叶底细嫩;回味爽口,香郁甘甜。连续冲泡两三次香味不减。“敬亭绿雪”茶形如雀舌,茶叶肥壮,全身白毫,色泽翠绿;泡后,汤清色碧,白毫翻滚,如雪茶飞舞;香气鲜浓,似绿雾结顶。 敬亭绿雪分特、一、二、三共四个等级。因小环境而异,干茶呈板栗香型、兰花香型或金银花香型。饮评者有诗赞誉:"形似雀舌露白毫,翠绿匀嫩香气高,滋味醇和沁肺腑,沸泉明瓷雪花飘。"

 

 

皇姑泉


       皇姑泉景点由皇姑泉、皇姑坟、玉真公主像和望姑桥等组成。坐落在凤凰山东侧竹林之中。

 

     玉真公主(?-762年),唐朝睿宗皇帝李旦第十女,明皇李隆基胞妹。降世之初,母窦氏被执掌皇权的祖母武则天害死,自幼由姑母太平公主抚养。受父皇和姑母敬奉道教影响,豆蔻年华便入道为女冠,号持盈法师,号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师,封崇昌县主食租赋。入道后广游天下名山,好结有识之士,尤垂青才华横溢的平民道友李白,力荐李白供奉翰林为圣上潜草诏诰。李白傲视权贵遭谗言而赐金还山,公主郁郁寡欢,愤然上书去公主称号。安史之乱后追寻李白隐居敬亭山。后香消玉殒魂寄斯山,百姓将其安息之地称为皇姑坟,世代祭拜。

    李白的“众鸟高飞尽,孤云独去闲。相看两不厌,只有敬亭山。”借赞美敬亭山的同时,蕴含着对玉真公主的深深怀念之情。相传,玉真公主晚年在敬亭山修炼,李白也住在安徽宣城,他曾经七上敬亭山,写下“众鸟高飞尽,孤云独去闲。相看两不厌,只有敬亭山”的诗。晚年的李白,没有了愤怒,只有超脱和淡泊。公元762年,玉真公主死于敬亭山,终年71岁。同年,李白病发,在安徽当涂县去世,终年62岁。玉真之仙人,时往太华峰。清晨鸣天鼓,飙欻腾双龙。弄电不辍手,行云本无踪。几时入少室,王母应相逢。 ——李白《玉真仙人词》 玉真公主字持盈,始封崇昌县主。俄进号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师。天宝三载,上言曰:“先帝许妾舍家,今仍叨主第,食租赋,诚愿去公主号,罢邑司,归之王府。”玄宗不许。又言:“妾,高宗之孙,睿宗之女,陛下之女弟,于天下不为贱,何必名系主号、资汤沐,然后为贵、?请入数百家之产,延十年之命。”帝知至意,乃许之。薨宝应时。
    李白终其一生,都对玉真公主充满爱慕之情。李白有一首广为流传的诗,叫做:“众鸟高飞尽,孤云独去闲。相看两不厌,只有敬亭山。”如果不了解这首诗的背景,还以为太白真对着座山发愣哪。其实玉真公主后来正是在安徽敬亭山上修炼,所以李白对着敬亭山,终日心驰神往,要知道太白之意不在山,在乎玉真公主也。太白又曾有诗道:“常夸云月好,邀我敬亭山。五落洞庭叶,三江游未还。相思不可见,叹息损朱颜”。这其中的相思之情,不可谓不深。太白和玉真公主的情缘,可谓不浅。然而太白之性情太过狂放,似乎也不是可以终身相托的人。同样,玉真公主既然出家做女道士,想必也是个不喜欢受拘束的人。 

 

 

 

双塔


       宣城双塔位于宣城市区之北、敬亭山南麓, 是宣城市敬亭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文物古迹,1956年被列入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,1988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广教寺双塔始建于北宋绍圣3年,为一对并肩比立,独特罕见的方形古塔。唐宋的诗人有很多描写这里的景物诗篇,现在是宣州的风景区。

 

      双塔东西对立,相距26.9米。形制相同,均为仿木楼阁式砖塔, 7层。塔顶残损,残高均为17米余。平面呈四方形。东塔底层塔身南北长2.63米,东西长2.62米;西塔底层塔身南北长2.35米,东西长2.34米。塔身建于规整的砖砌基础上,现有基座下面为砌砖叠涩大方脚,砖下为夯土填层。双塔外观挺秀,由下而上逐层递减,轮廓微有收分。塔身底层三面开门, 2层以上均四面开门。塔内为空筒式,每层原有楼板和木梯扶手。塔身大部采用走砖砌造,内壁下层大约每隔半米左右置板状木骨层。两塔每层有腰檐平座。柱、枋、斗的作法都反映了宋代建筑的特征。塔的每一面以间柱分为 3间。中间为圆拱间,两侧设破棂窗,隐出贴颊、腰串等仿木构件。转角圆形的角柱有卷杀、侧脚,阑额上设补间铺作一朵,出华一跳。 2层在补间铺作的两旁正中有心柱 2根,尚保留唐代的做法。角柱上有转角铺作,各层塔檐砖砌叠涩和菱角牙子,出檐由斗承托。檐上平座用叠涩砖砌成,间壁上装饰砖雕莲坛坐佛像尊。这种沿用唐代四方形平面的宋塔在中国现存古塔中极为罕见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林业草原大数据建设平台
京ICP备05067984号-35
基于E-file技术构建